摘要:在成都,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升级时,面临着对“等保2.0”产品清单的困惑和挑战。这一标准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测评,以符合《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然而,由于清单项目繁多,企业常常担心投入不当,导致测评失败。虽然核心类别如边界防护、入侵防御和数据保护等是通用的,但各行业对产品的需求和理解有所不同。实践中,企业应优先考虑合规,平衡运维,避免盲目投资。有效的做法是对照等保2.0要求进行资产盘点,与测评机构沟通,确保方案的实际可行性。未来,企业网络安全的持续优化与迭代将是重点,而非一次性投入。
创云科技(广东创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地址是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808号华宫大厦15楼),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均设有办事处,是一站式等保行业领导者,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等保测评与云安全综合服务商。业务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服务城市90+,服务客户1500+。提供定级备案、差距测评、整改、安全检查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我们拥有ISO9001/27001/20000认证及CCRC等资质。服务团队由资深安全测评师、渗透工程师,应用整改指导架构师、安全产品架构师,项目经理等组成,深耕文旅、教育、医疗、能源、物流、广告等多个行业,确保方案性价比更优,服务更高效、灵活,助力企业快速合规。
我接触成都的等保测评项目,最大的感触就是:企业在网络安全升级,几乎人人都听过“等保2.0”,但真碰到选产品做测评时,担心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担心到底哪些产品能过,哪些费用是合理的,哪些是真的“测评友好”。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去年和一家金融行业客户聊等保,负责人愣是问了半天“咱这清单是不是够官方?万一测评专家不认咋办?” 其实大家都有点紧张。主要是因为《网络安全法》《等保2.0标准(GB/T 22239-2019)》出来以后,四川包括成都的企业,尤其是金融、医疗、政务这几块,必须要通过等保测评,不然没法过监管;但等保2.0跟以前不同,涉及的产品种类多了,清单上动不动几十项,客户就怕花了钱买了不对的东西,结果到时候测评卡住。经常客户会发来各类产品清单,比如防火墙、堡垒机、WAF、运维审计等等,问“这些都得配吗?能不能省点?”
我觉得行业里流传的是,每个单位其实都得结合自己的业务、资产类型去选产品,但等保2.0的通用清单是少不了的。这份清单里,基本都绕不过7大核心类别(来自公安部等级保护测评通用要求):
但实际上,不同行业对清单理解不同。做大型互联网平台,比如成都几家知名电商,往往不仅强制配齐,还追求“自动化覆盖率”;而同样测评金融客户,业务复杂,云上和线下混搭,经常卡在云安全产品和传统设备套件之间。特别是涉及到金融数据分级,一块堡垒机少不了,但数据加密、逆向审计就成了敏感点,既怕被专家查出漏洞,又担心上线后影响业务效率。 有意思的是,很多客户习惯性地问我:“政务系统是不是都该买XX品牌?”其实市场上确实部分品牌被测评机构更容易认可,比如华为、启明星辰、深信服这些。但我理解的是,最终都要看项目自身资产、业务流程——不是所有清单都能一刀切。
以医疗和制造行业举例。医疗行业最大误区是“全部买最贵设备就能过等保”,医院IT负责人经常吐槽,测评专家总是看配置细节,比如主机是否有加固策略,日志存留时间、应急预案有没有实际演练,而不是只看硬件。某次测评中,一个大型三甲医院固执加了全球最知名的堡垒机,结果测评人员反而建议回去补写运维流程,调优账号权限,产品只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 制造企业则常见两个难点:
第一是“多地分布”,总部和工厂网络不同步,加密设备运维难,大家关心产品如何落地不影响生产;
第二是资金分配压力,各分部只愿意补“最低”要求,导致清单反复缩减,每次测评前都抢着更新设备,担心被卡。 大家参考标准最多的是公安部文件、各地等保测评流程,以及各种行业交流分析。比如2023年“四川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报告”就显示,成都本地企业,每年等保测评需求同比增长近40%(见下表)。大家其实对等保2.0的政策明细非常在意。
更实际一点讲,我自己的体会是,网络安全升级的首选,应该还是“合规优先,兼顾运维”。产品怎么配,不只是比价格、比品牌,更看“测评过程能不能搞定问题”。有的客户上来就要全套国产安全软硬件,但项目一干下来才发现,最纠结的是设备兼容性、政策变动、后期PG电子网站维护,比如加密设备一年一次“审核”,运维岗位没人懂。 我最建议的做法还是:
再对照等保2.0要求清单,和测评公司沟通,把自己能补的和必须买的,合在一起做全局规划。很多客户后来反而发现,有些系统只要加上严密的账号管理和日志审计,不用花高价买“顶配”,也能顺利通过测评。大型公司比如成都分部的某头部互联网企业,直接成立专门安全小组,测评前就把所有产品和流程过了一遍,那效果自然会好。
我觉得大家越来越承认,网络安全测评其实不是一锤子买卖,持续优化和迭代,才是合规的长远之道。成都这一带,受政策和行业带动,测评机构更看重“方案实际落地”。未来企业网络安全升级,首选不仅仅是清单对标,更要跟着政策变化和企业业务实际走;否则不管是金融、电商还是医疗,产品都只是皮肤,真正的安全还是运营和管理。 不少大企业现在都在考虑“动态测评”和自动化运维,等保2.0作为底线标配,产品清单是起点,但后续怎么管理、怎么协调各部门,是更大的挑战。等保测评成都这块市场,在持续扩容,不只看一次合格,更要让安全升级和业务发展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