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自动化、化工等14个院系的30名博士生来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展社会实践。受访单位提供
这个暑期,来自清华大学集成电路、自动化、化工等14个院系的30名博士生来到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展社会实践。他们投入到视源电子、海格通信、慕恩生物等14家重点企业“令人心动”的实践岗位中,将所学知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一线,亲身感受这片创新创业热土的发展活力和人才“磁吸力”。
在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工厂的生产车间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生贺一鸣一边观察着机械臂的工作表现,一边做着记录。这位专注于软体机器人研究的年轻人,在捷普的实习课题是“利用灵巧手(智能机器人)进行螺钉预拧”。
“在以往的科研经历中,我们对灵巧手的研究更强调通用性和创新性;而在生产线上,评价标准转为可靠性、经济性和生产效率。”在捷普,贺一鸣的灵巧手预拧策略第一次真正落地应用,“基于此,我将方案拆分为简单高效的工艺链,降低视觉、控制、机构的自由度,从而提升重复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
对于以应用为目标导向的工科研究生来说,生产一线是最好的“导师”。贺一鸣用“难忘”和“充实”来概括在捷普的实习工作:“我多次深入生产一线调研分析问题,提出相应的定制化解决方案。白天开展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晚上复盘,形成高频闭环,遇到问题能及时与同事、工程师讨论,快速分析与迭代,集思广益,高效推进工作。”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仪器仪表工程(精密仪器)专业博士生单硕楠,同样在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收获了“理论实战经验”。“这次在真实的半导体制造环境中看到了应用场景和挑战,我理解了高精度仪器在晶圆检测、工艺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对精度、稳定性、抗干扰性的要求远超想象。”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臧伟烨,此次亲身参与到大型科技制造企业广州视源股份有限公司总部的人才发展体系建设中,并从更宏观的管理视角,敏锐观察到黄埔区企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创新特点,制造为本、科技驱动、生态完整。“从日常通勤中路过PG电子网站的产业园区,到实习单位内部完善的管理体系,都能感受到这里强大的制造力与组织能力。比如我所在的视源股份,不仅具备完备的供应链和产品线,还积极推动组织管理、人才发展等软实力的科技化升级,这种‘既有硬实力、也重软支撑’的生态,是我对黄埔区科技型企业最直观的感受。此外,区内企业间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之间衔接紧密,这种全链条支持的环境,为企业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也为我这样的实习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机会。”
自2023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与清华大学签订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黄埔基地协议以来,已经连续三年组织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到黄埔区内各重点单位、企业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政府管好保障,企业做好支持,两端合力,让我们感觉到宾至如归。”贺一鸣坦言,从实践启动前的沟通对接、实习基地拎包入住,到实践期间的调研安排,他在全程都感受到“舒适、省心”的体验,“基地主动联系企业安排参观,统一安排大巴接送,提前确认集合点与返程时间,用最到位的细节服务帮助我们从‘看热闹’转为‘看门道’。遇到临时调整也能快速协调,问题反馈当天闭环。”
据统计,截至2025年,清华大学已累计选派理学、工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诸多学科、大部分院系的50余位博士生赴黄埔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共完成科研项目27项,解决技术困难21项,直接创造经济效益超10万元。
在调研中,同学们还进一步了解到黄埔区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才政策。“比如最新出台的《关于建设“三城一岛”高水平人才集聚区的若干举措》,覆盖面广、力度大,对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博士、博士后等青年人才的奖励、项目资助、住房补贴等极具吸引力。”单硕楠说,“我真实感受到黄埔‘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决心。”
此外,与本地企业交流过后,臧伟烨还了解到黄埔区对企业和人才的各类支持政策,长期致力于公共政策研究的他侃侃而谈:“黄埔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企业有清晰的支持导向,不论是研发投入的奖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还是针对‘卡脖子’技术的专项资金支持,均体现出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高度关注与服务意识。很多企业负责人提到,区里政策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能‘真正用得上’,这对于企业的稳定预期和长期投入是非常关键的。”
“整体来看,黄埔区的政策体系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在实际操作中体现出较高的协调性与执行力,也让我对地方治理能力和政策工具的适配逻辑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臧炜烨说。
谈及未来的职业发展,贺一鸣和单硕楠不约而同地将产业方向和平台机会作为考虑的重要因素。
“黄埔区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与硬科技生态,以及像捷普这样的大体量、国际化平台。区内集聚电子信息、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对机器人与自动化方向具有很强吸引力。”实习期间,贺一鸣对黄埔相关产业进行了实地调研,“这里产业链条完整、项目密度高、科创氛围强,从硬件设施到算法平台,再到材料工艺,都能在区内联动验证。”
“黄埔区给我最突出的产业印象是‘特色鲜明、链条完整、活力迸发’的集成电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高地,特别是拥有粤芯这样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单硕楠说,“这里能提供国内顶尖的产业平台、前沿的技术挑战和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产业链的完整性意味着有更多元化的岗位选择。”
正如几位受访人所观察到的那样,当前,黄埔区拥有汽车制造、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等五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以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三大百亿元级产业集群。如此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产业森林,成为黄埔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最大底气。
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产城融合”是黄埔区从“筑巢引凤”走向“固巢养凤”、兑现“来了都是黄埔人”承诺的关键法宝。
“早就听闻黄埔被称为‘公园城市’,果然名副其实。科学城的生态连廊串联多座公园,绿地覆盖率高,休闲空间充足,叠加‘产业+社区+公园’的空间布局,整体宜业、宜居、宜游。”贺一鸣感叹道。
对于日常工作节奏快、学习压力较大的臧伟烨来说,黄埔的“松弛感”成为黄埔给他带来的“意外的收获”。“最令我惊喜的是,这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高度融合:交通便捷、生活设施完善、商超众多,下班后能很快切换到生活的慢节奏。不论是散步在科学城绿道,还是下班后去附近超市买点吃的,都让我在‘高强度实践’中保持一种‘低压感’,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
“黄埔区以其世界级的产业平台、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活力创新的发展氛围、以及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不仅是实习的宝贵一站,更是未来投身集成电路或高端仪器装备领域、实现个人价值与产业报国理想的理想之地。我对在此长期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单硕楠说。
主办:广州开发区管委会 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承办:广州市黄埔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