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电子平台官网 - 中国大陆电子有限公司

苏州联讯的IPO豪赌:出海遇阻、库存贬值?

  

苏州联讯的IPO豪赌:出海遇阻、库存贬值?

  苏州高新区泰山路315号的恒温仓库里,23℃的冷气也吹不散空气中的焦灼。

  一台台贴着以销定产标签的半导体测试设备,正像沉默的赌徒般扎堆站立。其中那台标价458万元的功率芯片分选测试机,四个月前还带着生产线的余温入库,如今已被即将投产的新型号逼到了货架角落。

  它的同类们更夸张——三年时间,这里的存货从7500万元疯长成4亿多元的庞然大物,平均每天要新堆起30多万左右元的设备。。

  这场豪赌的筹码,是冷库里随时可能贬值的精密仪器,是账面上3亿应收账款的灰色阴影,更是半导体行业周期性波动中,一家本土企业背水一战的生存突围。

  “如果未来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或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使得行业发生周期性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未来短期内有所下降,从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和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翻开联讯仪器科创板招股书第33页,这段不足百字的预警背后,是一场价值数亿元的生死赌局。

  2022年12月的存货约70,725,662.72元,到了2025年3月,这个数字变成了4亿多元两年暴涨469%。更严峻的是:

  2022年到2025年,半导体测试设备产销率从97.7%骤降至70.21%——相当于每生产三台设备,就有一台积压在库。

  “产品从生产到客户验收平均需3-6个月,若市场突变,库存可能瞬间贬值。”一位半导体设备从业者说。而当下游的光通信、芯片行业正经历周期性调整,联讯仓库里那些单价数百万的测试设备,随时可能变成“过时品。

  大客户依赖症:2025年一季度,前五大客户贡献62.64%营收,其中神秘客户“集团一”独占35.51%。招股书隐去了客户真名,却坦承“若主要客户订单减少,公司将面临业绩下滑风险”。

  3亿应收账款的阴影:账面盈利1.4,但应收账款高达3.05亿元,占营收37.95%。公司自己承认:“较高的应收账款余额会影响资金周转效率。”

  更值得玩味的是经营现金流:2025年一季度净流出5256万元,而去年同期为净流入8078万元。钱去哪了?招股书显示,存货和应收账款吞噬了现金流。

  面对风险,实际控制人胡海洋押上了全部身家。招股书披露了一份严苛的对赌协议:

  上市当年净利润下滑超50%,自愿延长股份锁定期6个月;若连续三年下滑,累计锁定期延长18个月。

  全球第二家掌握1.6T光模块测试技术的厂商;2024年在中国光通信测试仪器市场拿下9.9%份额(Frost&Sullivan数据),成为前五名中唯一的本土企业。

  但技术光环下,研发投入正变成沉重负担:近三年累计研发费用3.5亿元,2025年一季度研发占比仍高达28.25%。而招股书警示:“研发项目周期长、技术难度高,存在失败风险。”

  仓库里的设备正打上出PG电子通信口标签。2025年一季度,公司海外收入占比升至20.23%,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美国。但这条出海之路布满荆棘:

  海外收入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硅光晶圆测试系统2024年刚实现收入突破,随时可能因贸易政策生变。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联讯注册的15个商标静静躺在档案柜。而在太平洋彼岸,新的关税清单或许已在起草中。

  公司宣称“以销定产”,但2024年半导体测试设备产量454台,销量仅273台,滞销率达40%;

  2025年一季度,电子测量仪器出货率降至70.17%,产销率仅68.78%。

  对此,公司的解释是“为保障订单交付主动备货”。但行业分析师指出:“测试设备迭代极快,积压半年就可能技术过时。”

  苏州联讯的仓库里,恒温恒湿系统维持着23℃的“安全温度”。货架上,一台标价458万元的功率芯片分选测试机已滞留四个月——它的最新型号即将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