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中国台湾地区正在测试一种新型外挂式电子对抗吊舱,预计将集成到F-CK-1“经国号”战斗机上。近年来,这款多用途战斗机经历了重大升级,但迄今为止仍然不具备全面的电子战自卫能力。随着周边威胁不断增长,这一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本文是美国《战区》网站的一篇专栏文章,本人翻译并编辑PG电子网站给大家分享。由于原文作者为美国人,所以部分认知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请大家理性看待,翻译此文章只是为了转述外国人员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本人观点,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近期照片显示,两具电子对抗吊舱被安装在中国台湾地区C-130H“大力神”运输机的翼下挂架上进行试飞。虽然不能百分百确定这种吊舱就是为F-CK-1设计的,但这似乎是最有可能的选择,特别是已经有消息证实这种外挂设备正在研发的情况下。
为F-CK-1研制吊舱的项目被称为“玄戟”计划(Project Xuan Ji),意为“黑色三叉戟”,反映出中国台湾地区在获取美国高端军事技术时面临的困难,因此在许多领域不得不寻求自主研发的解决方案。
“玄戟”计划目标是研制出一款类似美制AN/ALQ-184的电子对抗吊舱,后者由F-16在内的战术飞机使用。AN/ALQ-184能够干扰或欺骗空中、地面或海上的敌方防空雷达,防止跟踪和锁定本机。
“玄戟”计划由中国台湾地区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此部门负责各种武器系统的研发、生产和保障。
照片曝光后,当地媒体就向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台湾地区空军求证,但双方均以“涉及敏感信息”为由拒绝发表评论。不过,当地官员在接受《联合报》采访时提到吊舱的尺寸问题,据称是由改进的275加仑(约117升)副油箱设计而来。
针对外界质疑吊舱体积过大,无法挂载在F-CK-1机身中线挂点上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测试的设备仍有改进空间。”吊舱尺寸问题确实关键,因为中国台湾地区此前曾考虑将美制ALQ-184(V)11电子对抗吊舱整合到F-CK-1上,但最终因尺寸过大而放弃。
据当地媒体报道,自2020年以来,中国台湾地区防务部门已经向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拨付了约1.35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原计划在2023年完成,但已经延期。据悉,自产吊舱的初期研发似乎因为美国对某些关键技术和部件的出口限制而受阻,但这些障碍已经被克服。
至于为何用C-130运输机进行测试,这是因为“大力神”比F-CK-1更适合这项任务,既有宽敞的机舱和稳定的飞行特性,又能携带额外测试设备,并在机舱后部配备专用的操作台,实时监控吊舱性能。
对于现在已经升级到F-CK-1C/D标准的“经国号”战斗机而言,这款新吊舱将是一次重要能力提升。此前,这些战斗机只能依靠雷达预警接收器进行自卫,虽然可以向飞行员发出敌方防空雷达的警报,但无法实施干扰。据悉,F-CK-1C/D上的雷达预警接收器也进行了升级,使用了从意大利进口的设备,可能是莱昂纳多公司的产品。
“玄戟”计划开发的吊舱能否满足中国台湾地区空军的全部需求并最终投入生产和服役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F-CK-1C/D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新功能,可以更好地应对来自周边地区的威胁,总计有129架战斗机进行了升级。
F-CK-1C/D拥有更先进的座舱,配备三块彩色多功能显示屏和更强大的飞控计算机。雷达的可靠性提高,并增加了新的工作模式。新武器包括“万箭”巡航导弹,可携带子母弹头,射程超过200公里。目前,一款新型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也在测试中,一旦服役,将赋予F-CK-1C/D更强的海上打击能力。
虽然F-CK-1C/D的数量少于F-16(现役140架,还有66架订单),但这款自产战斗机仍然是宝贵的资产,尤其是在快速紧急起飞能力上,“经国号”比F-16和幻影2000的反应更快。
与此同时,随着AN/ALQ-184电子战系统已经服役超过20年,中国台湾地区也在寻求从美国获取更先进的机载电子战系统。据当地媒体报道,中国台湾地区计划为新采购的66架F-16C/D Block 70战斗机,以及140架升级后的F-16V战斗机,配备L3哈里斯公司的AN/ALQ-254(V)1“毒蛇之盾”全数字电子战系统。